Name濤 2016-06-01 00:49:18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

第 六 天


Day 6 (10月10日) 老仲巴→帕羊→霍尔→拉昂错→门士→巴尔兵站→扎达


天气:晴。多云


路况:当天全程都是318国道,路况很好。


海拔:全天的海拔都在4500+只有最后到达扎达的时候海拔相对较低,3700左右。在低海拔的地方过夜就相对舒服多了。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这一天的行程非常紧,所以天还没亮我们就早早的起来准备出发,其实整个阿里的行程我最期待的就是今天,神山“冈仁波仁”、圣湖“玛旁雍错”、鬼湖“拉昂错”……这3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几乎每时每刻都会在我脑海中出现,如果说来西藏是为了阿里,那来~阿里(Ngari)~就是为了今天!我可以想象到“它们”在我面前的样子,我可以想象到我在“它们”面前的样子。


虽然没睡几个小时,但是兴奋的劲儿还是催使着我早早就醒了,叫醒伙伴,收拾好行李,出来发现星空很美就果断找出脚架按了一张,因为行程的紧迫,又想在后面的神山圣湖待久一点,所以不得不加快进程。。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在西藏的行程中,只有今天是起的最早的,在眼前一片漆黑,没有路灯的高原上行驶,这种感觉也真是醉了。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继续一路向西,天儿慢慢亮了起来,也来到了第一个山口,突击拉山。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终于,东边天际露出鱼肚白。光线很柔和,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逐渐扩大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红色的锦缎。乍一看,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一眨眼,晨曦就成了深蓝色了。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在这位仪态端庄少女的赵耀下,五彩的经幡更是显得神圣无比。。。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雅江源头:

这个有特殊又美丽地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在藏语中,“雅鲁”和“雅砻”是一个意思,指的是从天上来,而雅砻本身也是一个地名,即今天的西藏山南地区;“藏布”的意思是江。这条江最终被命名为“雅鲁藏布江”,是和雅砻地区的悉补野部落(也就是松赞干布的祖先)最终统一青藏高原分不开的。这条江流经藏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

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265700平方公里,河谷宽达1~10公里。桑木张以下河段称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缓,江心湖和汊流发育,两岸大片沼泽地内栖息着许多水鸟。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和北面的冈底斯山之间,谷地开阔,一般都有10~30公里。宽谷中的马泉河就像一条银色缎带,铺展在烟云飘渺的雪山脚下,马泉河最大的支流――柴曲,弯弯曲曲把无数晶莹夺目的小湖泊穿缀在一起,一直挂到那缎带上。这雪山、缎带、湖泊都铺在一块一望无际犹如翠绿绒毡的草地上。这幅美丽的图景,就是上游马泉河地区的写照。

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区,在帕羊以下河谷两侧是由高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景观,这里是最优良的冬春牧场。在帕羊以上,沼泽化草甸由温变干,渐趋消失,坦荡的谷地出现一片针茅草原景观,广泛分布着紫花针茅和蒿子,呈现一片黄绿色的景象。这里是上游地区主要的夏季牧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过了这个检查站,就等于正式进入阿里的核心地区了。。。前面的大牌子上的阿里神山圣湖欢迎您也预示着马上就能目睹他们的真容了。。。。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纳木那尼峰:

走着走着就来到与神山颇有渊源的纳木那尼峰

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


相传,喜马拉雅山系和冈底斯山系是两个很有名望的家族,纳木那尼是喜马拉雅山系中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一天黄昏,纳木那尼在草原上赶着放牧的羊群回家,听到远处传来一 阵悠扬的歌声,渐渐听出这是唱给她的情歌,她不知不觉地朝着歌声的方向走去,走到跟前一看,他就是冈仁波齐(神山)。

于是,她和他度过了一个美好甜蜜的夜晚。第二年,冈仁波齐带着重礼到了喜马拉雅家族求婚,迎娶纳木那尼为妻,结为幸福的姻缘。

这样过了不久,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开始了。参加赛马的有冈底斯山系、喜马拉雅山系、昆仑山系、唐古拉山系数百名骑手。冈仁波齐以精湛的骑术夺得了桂冠,观众们一齐欢呼他的名字。就在他接受姑娘们献来的鲜花时,突然被一个姑娘那双美丽动人的眼睛迷住了,从此,他再也忘不了那双眼睛!为她朝思暮想,一天黄昏,冈仁波齐坐在湖边因思念而伤感的时候,这个女子出现了,原来这个美丽妖娆的女子叫玛旁雍,她是特提斯海龙王的女儿,她因为厌倦海里的生活,喜欢冈仁波齐魁梧英俊,对他施展了所有的魅力,后来他们常常在湖边幽会。纳木那尼始终对丈夫体贴入微,爱之深切、忠贞不二,刚开始她不在意丈夫的每晚外出,可是这段时间,她发现冈仁波齐郁郁寡欢脸色很难看

直到有一天晚上,她去寻找一只丢失的羊来到湖边,发现冈仁波齐正和一位陌生的女子相拥相抱。刚开始她怎么也不相信眼前的事实,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心如刀割。纳木那尼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来感动他,可是冈仁波齐已无法控制住自己,纳木那尼无法挽回丈夫的心,但对他的爱恋丝毫也没有减少。纳木那尼在极其痛苦中产生了这样的信念:出走,回到娘家去,回到喜马拉雅山系的大家族中去。可是要通过巴嘎尔大草原必须在夜间,如果到了黎明还没有走出大草原,黎明神会施用点穴法,收去她的灵魂,使她变成一座山,还原成本样。就在她在巴嘎尔大草原上一步一回头,泪如泉涌,恋恋不舍时,天色渐亮。纳木那尼只觉四肢僵硬不能动弹,胸脯开始被冰雪包围,全身都变成了石头,都凝固了,她又还原成了白雪覆盖的山峰,孤零零地屹立在天地之间,人们为纪念她,就把此山取名为纳木那尼峰。

冈仁波齐清早发现妻子不在身边,寻找纳木那尼时也被定化成了山形。与纳木那尼峰隔着巴嘎尔大草原遥遥相望,像是在召唤自己的妻子,又像是在诉说自己的悔恨。玛旁雍也没有逃脱厄运,变成了一个湖泊,即玛旁雍错。她就在纳木那尼峰和冈仁波齐大雪山之间,她很想把冈仁波齐峰的目光吸引过来,但醒悟过来的冈仁波齐,不再理她,只是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目视着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出走、离他而去的纳木那尼峰。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就在这样的心情引领下,我们翻越了山峰、掠过了草原与牛羊、在一次次对于蓝色湖水的期盼与失望之后,终于看到了那梦中相见的“世界中心”

翻开人类世界的战争史,你会发现贯穿着一次次血雨腥风,一次次生灵涂炭的主线无非是两条:一是资源,二是宗教。

我不想说那些为了资源而战的掠夺者,因为他们的行为和借口至始至终都是那么的肮脏、丑陋,甚至在挥舞起手中的屠刀之时都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件哪怕是合理的外衣。但我却十分困惑于那些为了信仰和理想而战的斗士,虽说在无数次圣战的背后都可看到野心家们阴险的奸笑,然而每当我看到那些原本善良而充满理想的人们为了那自以为圣洁的目的而流血、杀戮之时,我都会感到一种伤感的悲凉。那些毁于战火的家园,那些满脸悲伤的苍苍白发,那些还不知伤感的稚气面庞……这是那劝人向善的宗教所该有的结果吗?

但我知道,世界上有一处地方,它被两个曾经势不两立的教派都视为世界的中心。当曾经的纷争与战火都已经随着逝去的历史被尘封在了书本之上,那些曾经势不两立的家族后代们将对于对方的尊重和微笑留在了这个可与天堂媲美的地方——玛旁雍措。

~玛旁雍错(Lake Manasarovar)~,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的 “藏地四大圣湖”(另外三个是纳木措、羊卓雍措和当惹雍措),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的它更被藏地的佛教徒和苯教徒视为“世界的中心”。


今天的大多数藏人们恐怕只熟悉引入佛教的藏王松赞干布,而对松赞干布之前的历史几乎一点也不了解。其实,在松赞干布前面至少有三十位藏王,其中吐蕃国的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是由苯教的僧团认证并且加冕的,聂赤赞普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的人。也就是说,早在佛陀诞生之前,苯教就已经存在在了如今的雪域高原之上,它的历史甚至比君主制的历史还要悠久。

虽然没有确切的起源年代记载,但早在公元前一万五千年,以苯教为精神信仰中心的象雄王朝就已在藏地高原的另一座圣湖“当惹雍措”之畔崛起,直到公元七世纪,以“卍”为标志(表示“苯”无变无灭)的苯教都是整个藏地的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础。但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引入佛教开始,苯教与佛教就开始了一个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历史。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唇枪舌剑和血雨腥风,随着公元八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扶植佛教、剿灭苯教的运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终于以苯教的失利结束了。而当时被苯教徒们称为“玛垂措”(龙王之意)也被胜利者们改名为“玛旁雍措”。

但结束并不意味着灭亡,虔诚的苯教徒们依然远离政治中心的边远地区,继续信仰和传播他们的宗教,位于阿里普兰县境内的玛旁雍措就是他们最后的乐土之一。而这片圣洁无暇的湖水竟也被那远从印度而来的佛教视为世界的中心。

当千年的时间随着历史的洪流一去不返,曾经那势不两立的仇怨都已化为了转经途中的相逢一笑。唯一的区别只是他们的转经方向,佛教是逆时针而苯教是顺时针。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这就是玛旁雍措。虽然只是远观,但那份透彻心扉的湛蓝还是那么地动人心魄。

真美!在它面前,黄色的沙土、绿色的野草以及白色的云朵都显得是如此的暗淡无光。从这一刻起,我的目光就一直被这片无暇的蓝色所吸引,心中所想只有如何走进它、拥有它、记住它。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既然是藏地,又怎能缺少藏地特有的经幡?当看到这代表了信仰的五彩飘扬在这片蓝色的信仰中心之时,你是否也会与当时的我、现在的我一样激动呢?

我不知道佛苯两教都视“玛旁雍措”为世界中心是佛苯两教相互融合的结果,还是那位在菩提树下成佛的印度王子原本就心向此地。但我知道,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在古老的印度经典中有这样的记载:凡是身体触到玛那沙罗发尔的土地,或在它的浪潮中沐浴过的人,将走进勃拉马的天堂;凡是饮过它的水,则将升上湿婆的天宫里,并解脱百次轮回的罪孽。而如今的佛教经典更是将这颗雪域高原上的美丽蓝宝石称为“世界江河之母”。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为人生最大幸事。信徒们认为,这里的圣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也正因为如此,见多识广的大唐高僧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把那传说中象征了纯洁、美丽和神圣的“西天瑶池”归于玛旁雍措,近代印度最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也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了这片异国他乡的圣湖之畔。

千年以前,人们为了争夺信仰而将鲜血浸入了这片美丽的湖水;如今,人们为了了却信仰而不远万里地将自己的脚步和身影留在了美丽的湖水之畔。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无论是仇恨还是恩情,但时间带不走人们心中的信仰和自然的美丽,也带不走这片纯净的“世界中心”~玛旁雍错(Lake Manasarovar)~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雄伟的雪山、蜿蜒的道路、远去的车辆……都因为这片纯净的蓝色而被我记忆;而它们的存在也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中心”点缀得更加美丽。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拉昂错(Lhanag-tso)~

一片深蓝寂静的湖水,一弯金色闪耀的沙滩。这就是画面的主体,简单而又美丽。另一个让我记住它的原因就是它的名字:“鬼湖”——拉昂措。

拉昂错(Lhanag-tso,又名Rakshas),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4米,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与“世界的中心”圣湖玛旁雍措仅是一路之隔。从即乌寺前往普兰县城的公路就从这一“圣”一“鬼”两湖之间穿过。风光同样美丽,湖水同样是蓝得心醉,可却被扣上“鬼湖”的恶命,被打入另册。其实“圣湖”“鬼湖”原本同为一湖,由于气候变化,湖泊退缩,水面下降,才由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它俩分开。

之所以将拉昂错称为“鬼湖”,很有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咸水湖。湖周围没有植物,没有牛羊,甚至除了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拉昂措周边甚至没有当地的居民,没有生机,一片死气沉沉。而与它紧紧相连的“圣湖”玛旁雍措却是一个充满了生机的淡水湖。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有许多科学的解释,但我在此却更愿意说上两个人们的想象。

相传,两湖水底之间有宇宙之门,将两湖之水暗中相连。圣湖和鬼湖的水质完全不同:圣湖的水清爽甘甜,鬼湖的水却苦涩难咽。这两极的对立让人不禁会想到本尊与佛母相拥的大象征:宇宙乃至一个虫子的精神是和谐统一。正邪本是两个对立面,而在这里却相安无事,和平共处。鬼湖和圣湖在同一座雪山下生存,没有仇恨没有战争,只有相互厮守着亿万年的苍凉岁月。

而在那套曾经畅销一时的藏地小说《藏地密码》中,作者将圣湖和鬼湖的命名归咎于了一场决定西藏历史的战争。一千多年前,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圣湖与鬼湖之间,象雄与吐蕃,这两个当时西藏高原上最大的实力在此决一死战。那是生命的奔跑,那是死亡的竞赛,神山为之抖动,圣湖为此巨浪滔天。待到硝烟散去,雄鹰折翼,狼尸横陈,吐蕃阵中人与獒的组合打败了象雄王国狼与大金鹏的组合,跟着再横扫象雄十万大军,光照之下,再无敌手。那一战惊天动地,终于为藏王松赞干布一统高原扫清了最后的障碍。为了纪念不败的光军,圣湖被命名玛旁雍错,意为不败的湖,而象雄一端的拉昂错湖,十万士兵阴魂所聚,久久不离,怨气凝为阴风,行人路过,四野哀号,成为了鬼湖。这才是圣湖和鬼湖的名字真正来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鬼,在我所知道的各个民族的文化中,几乎都是死亡与恐怖的代表。

对于鬼的形象,虽有聊斋志异中那些貌美如花的女鬼,但相信大多数人心中之鬼还是那个凶神恶煞、尖嘴獠牙的丑恶样貌。即使说不上是人人谈之色变,但也绝对无法与众人向往的美丽相联系。然而在西藏,在阿里地区那片最荒无人烟的高原上,却有着这样一个美如天赐的“鬼湖”。

第一次知道“鬼湖”是在一本有关西藏摄影的画册上。画册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是一位摄影师多年在西藏生活采风的作品集。其中有关风景的照片都很精美,但又大多难以记住,因为对于那些闻名遐迩的雪山圣湖,人们早已熟悉了他们的样貌,即使会因为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而带来些许的变化,但也终究缺少那种惊艳的新奇。但随着画面一页一页的翻过,我的双眼突然感到了一种期待中的闪亮。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冈仁波齐(Kangrinboqe)~


西藏,世人眼中的充满着魅力与神秘的世界屋脊。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些原始自然而又奇异诡谲的自然风景,更在于他那迷一般的历史和神一样的宗教文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看懂了西藏宗教,也就了解了西藏的历史。这是一片由神主导心灵的土地,从距今三千多年,产生于阿里高原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到公元八世纪至今,由一代雄主松赞干布从汉地和尼泊尔引入的佛教,西藏的历史,就是一部政教合一的历史。

而当我们这些外来人试图去了解的宗教和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有一处地方是无法绕开的。它不是布达拉宫,尽管那里如今金碧辉煌但那不过是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的皇宫;它也不是大昭寺,尽管那里如今也是万民崇拜,但也仅是属于佛教的圣地;它不是珠峰,虽然同样终年积雪,但在亿万信众的心中,世界之巅永远也比不上“宇宙的中心”。

冈仁波齐,横贯西藏的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是藏语“雪”的意思,“底斯”是梵语“雪山”的意思,而岗仁波齐藏语意为“宝贝雪山”(也称“神灵之山”),梵语意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山间的250多条冰川,将源源不绝的水源通过雅鲁藏布江、恒河与印度河带往四方,也孕育了各地的文明。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六)-拉昂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大昭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