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草长莺飞的春,绿毯如织的夏,黄叶连天的秋,洁白素雅的冬,塞罕坝在四季轮回中不断呈现着色彩交织、风景变幻的万种风情,演绎着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美丽画面。
塞罕坝的色彩
文,图:孙阁
“云山迢递,林海苍茫,松柏参天,山花怒放。”河北省最北端,内蒙古高原最南缘,横亘着一片浩瀚的万顷林海,这里就是美如其名的“美丽高岭”塞罕坝。
走进塞罕坝,四季美如画。那薄雾缭绕的远山,波光潋滟的湖泊,连绵起伏的松涛,草美花香的绿茵,悠然自得的畜群……每一处景致,都似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沁人心脾,惹人陶醉,共同铸就了缤纷绚丽、流光溢彩的塞罕坝。
今天的塞罕坝以机械林场为中心,总经营面积达到142万亩,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1962年由原林业部建场,1969年初划归河北省林业厅管理至今。
林场成立52年来,从当初仅有的十几万亩残次生林发展到今天的112万亩人工林,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林场。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用不足全省1.3%的林地,培育了全省10%的森林蓄积。
塞罕坝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与建场初期相比,当地年均无霜期增加14天,大风日数减少28天,在华北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当地降水量反而增加100多毫米。
~塞罕坝(Saihanba National Reserve)~不仅阻止了浑善达克沙漠南移,也实现了为首都防风沙、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群众拓财源。
今天的塞罕坝以其风光荣当华北地区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浩瀚林海,无边草原,清澈溪流,遍野鲜花,珍稀禽兽,蓝天白云,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夏季旅游、度假、避暑,观云海、日出、彩虹、日落余辉,秋季摄影、写生、赏白桦、红叶,冬季狩猎、滑雪,看雾淞、冰花,四季风景如画。
塞罕坝以其地处山地高原交错、森林草原相接地带的地形、地貌让这里的植被的交相辉映,造就了这里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这个地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0多种,鱼类30多种,昆虫660种,大型真菌179种,自生维管植物618种。游人到此,既可观赏山岩的雄奇险峻,又可领略高原的雄浑壮阔;既可鸟瞰林海的碧波荡漾,又可放眼草原的苍茫辽远;既可探寻河流的蜿蜒波折,又可感受湖淖的静谧幽深。
“水的源头,云在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后人对于塞罕美景的描绘,然而谁又能想像出塞罕坝的气候类型。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风沙遮天日,鸟兽无栖处。
“高、远、冷”,是以往塞罕坝给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如今,这3个字被置换成了“美、绿、香”。
这种“置换”是塞罕坝三代人用心血和汗水,甚至是生命的付出。1962年,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放弃城市优越生活,开赴坝上与当地242名干部、民工一起,向浑善达克沙地宣战,向生命极限挑战
。
以林场党委书记王尚海、场长刘文仕为首的第一任领导班子,带领老一辈塞罕坝人面对零下43℃的低温、一场风沙刮半年、半年积雪半年旱的恶劣环境,面对缺房少粮、缺医少药、交通闭塞、一穷二白的创业条件,面对5%成活率的首战告败、各级“下马风”的压力,从未胆怯,从未退缩。“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没有房子,就住库房、搭草棚、挖地窨子,早晨起来,眉毛胡子一层冰,被子上面一层雪,羊毛毡子借助铲子才能卷起来;缺少粮食,就用盐水煮莜麦粒,窝窝头、莜面“苦力”就咸菜当作一日三餐。长期生活在极端恶劣环境中,塞罕坝的第一代职工去世时的平均年龄才仅仅52岁。
塞罕坝人用绿色成就写成了这样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后来人享受的是那一份美景,以一个游者和过客的身份来体验一下塞罕坝之色彩四季。
塞罕坝的一年四季,风光迵异,不同的时节,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情调,舒展着不一样的情怀。
阳春品山花烂漫,草木欣荣
当春天一步步走来,阳光普照融化了冰封一冬的积雪,溪水潺潺拂去了休养一冬的尘埃,鸟儿欢唱倾诉着积蓄一冬的思念,嫩嫩的松针吐出无边新绿,报春的杜鹃映红漫山遍野,路边的花草露出了浅浅的绿和淡淡的红,披着新装的塞罕坝,几分萧索中透着点点新意。路边、原野、天空、林间、溪畔,处处生机乍现,洋溢着无限的希望。毫无保留地装点着这个美丽的春天。
春季是各种植物竞相勃发的生长期。绿色的樟子松、野大豆,长出小果子的刺五加和光萼山楂;黄色的胭脂花、金莲花;细叶白头翁、升麻、黄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蕨菜、小黄花菜是深受欢迎的山野菜;秋子梨、山杏、沙棘、东方草莓是酿造果酱饮料的最佳原料。
盛夏听阴翳风清,鸟鸣逾静
夏季的塞罕坝色彩是灿烂的。山花争先恐后地钻出尘霾,舒展着腰肢,吸引着游人的目光。白的风铃草、橙的金莲花、黄的山野菊、蓝的风信子,还有许多红的、粉的、紫色的,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它们或含苞、或绽放,从脚下铺到天边,直至与天相接。万紫千红,蜂飞蝶舞,小生灵们漫山遍野放肆地追逐。
此时的塞罕坝,俨然一个清凉的绿色世界,那无边无际的森林,随着冈峦起伏,犹如大海的波涛。林中婆娑多姿的落叶松、宛如高塔的云杉树、秀美挺拔的钻天杨,比试着换上了崭新的绿衣,好似一排排整齐威武的绿色卫士,整齐而又青春迸发,抵挡着塞外的风沙。
夏季也是野生动物们最为活跃的季节,悠悠碧空下,雄鹰展翅傲苍穹;青青沃野间,骏马飞驰向远方。还有黑鹳、金雕白头鹤、大鸨、豹等一级保护动物,以及马鹿、猞猁、兔狲、细鳞鱼、黑琴鸡、大天鹅、小天鹅、红脚隼、红隼、黑琴鸡、灰鹤、白枕鹤、蓑羽鹤等二级保护动物。一个个灵动的身影是塞罕坝调色盘中跳跃的色彩,将坝上草原装点得格外耀眼。
夏季对于塞罕坝是短暂的,但其生命的活力和色彩的张力是非常惊人的。
塞罕坝是一处适合休闲的地方,主要说的就是夏季。清新凉爽的气候优势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接踵而至,穿丛林看野花吐秀,矗林海望白云飘飞;纵马驰骋放飞思绪,漫步溪流放松身心;湖上摇桨、溪水放舟,找寻少年的狂放。晨观雾,昼观云,夜看星。草原放马追寻皇家足迹,林间感怀叹岁月沧桑。晚间围篝火站圆圈,载歌载舞,品烤羊浓香,吞烈酒甘醇,充分领略满蒙豪放之风情。
仲秋观落英缤纷,层林尽染
秋季的塞罕坝色彩是张扬的。第一场霜来临,把叶子打红、打黄、褪绿、增白;红的是枫、是山杏,黄的是桦叶、是落叶松,是草;绿的是云杉、是没有变色的松。金色的金莲花漫山遍野,雪白的干枝梅争奇斗艳,黄的野罂不胜娇羞。秋天的坝上,草甸金黄,层林尽染;夕阳下贪吃的牛儿迟迟不肯踏上归途;湖水被夕阳染得静旎柔情;余辉又将湖光山色照耀得那么辉煌。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尽情斑斓着,张扬着。
秋天是塞罕坝最美的季节。千山皆变,万谷流丹。草原入秋树先知。秋叶经过风霜的洗礼,一天一变,一时一变,分分秒秒都在变。光影照耀下,树叶七彩相间,黄的金光灿灿,红的汪洋肆意,绿的郁郁葱葱,白的一尘不染……不禁想起宋•苏轼《赠刘景文》里的一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夏拍草,冬拍雪,而秋天的坝上,就是拍树,因为坝上秋天的树多姿多彩,形态各异。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被誉为“拥有最美丽树干”的白桦树,层层叠叠的白桦树林远望气势恢弘,近观风姿绰约。秋风拂金树,湖光挂彩霞,车行林海中,人在画中游,眼醉心醉。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柔静的湖水,变换的霞光,这就是坝上金秋。清流远去,松涛低语,牵动着人们的思绪。醉也、乐也!
严冬赏青松积雪,石径含霜
冬季的塞罕坝色彩是内敛的。当塞北飘起漫天的大雪,坝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好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河流、山川,树林,草原,一切曾萌动的,都归于沉静。
起伏的山峦,冰封的湖泊,湖面的水草,路边的树枝,都是纯白一片,映着湛蓝湛蓝的天空。缓缓的丘陵变换着柔和的曲线,白云流淌,天空湛蓝,美在辽阔中流动,静在悠远之外。日光照射下的皑皑白雪,在光影变幻之中,千奇万化,演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大场面。雪凇玉树,美得冷艳,美得纯洁,美得有如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那荒芜空旷之美,恰似一幅幅灵动而优雅的水墨画。走在其间,会有一种莫名的超脱感,仿佛踏入这片冰雪世界的那一刹那,尘世已远离我们而去,天地间只剩在纯白世界中慢慢沉静下来的我们。
沉静中的我们用心再次把思绪拉回到久远的过去,我们体会的色彩更多的加注了人文的符号。
塞罕坝的色彩来源于哪里?塞罕坝的色彩体现在哪里?
塞罕坝“种下的是防护树,钻出的是生态林”,塞罕坝是“绿”色的。后来,我发现,塞罕坝“栽下的是人工树,长起的是科技林”,塞罕坝是“蓝”色的。再后来,我看到塞罕坝“植下的是使命树、擎起的是接力林”,塞罕坝是“红”色的。
52年,塞罕坝人凭着顽强的意志、遇挫弥坚的精神,自我挑战技术尖端,在高寒地区开展全光良苗,首创了国内针叶树机械造林成功的先例;战胜了“雨凇”灾害和长年干旱,在气候、立地条件极端恶劣荒原上,成功营造了亚洲最大人工林海,让沙地成绿洲,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创造出全国林业建设史上的奇迹。
52年来,塞罕坝人凭着长期坚守、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传承,战胜了高寒、大风、沙化、干旱,改变了风沙蔽日、草木稀疏、人烟稀少的荒凉。把塞罕坝森建设成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游历塞罕坝,犹如置身塞北“小江南”。“冬季避寒海南岛,夏季避暑塞罕坝”成为一种时尚。
52年来,塞罕坝人凭着科学务实、善做善成的创新精神。在高海拔地区工程造林、森林经营、防沙治沙、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五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国内高寒地区机械栽植引进的樟子松;自主研发容器苗造林基质配方;森林防火关键技术研究等6大课题,部分成果填补世界同类研究的空白,让塞罕坝成为我国高寒沙地造林科技进步的典范,国有林场的标兵。
塞罕坝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塞罕坝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以国家累计1.9亿元的投资,创造了153亿元的森林资源价值。
塞罕坝的四季,异彩纷呈,绚烂绝伦。春之花草,夏之绿荫,秋之红叶,冬之白雪,无不令人为之叫绝。而这一切,又深居于远离尘世的高原深处,在那片宁静得能够听见人心跳的净土融入春夏秋冬的绝美景色之中,其感受是任何人间语言都难以表白的。
这就是塞罕坝的色彩,不管娇羞,不问张扬;不评灿烂,不语内敛。浅红、深黄、绿铺、白砌的大地,万树丛中一点“红”、一点“粉”、一点“黄”、一点“紫”,诸多调色盘中藏着、掖着的色彩都无法描绘着这美丽的高岗。
从塞罕坝的色彩看塞罕坝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建场,科学求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正是这种色彩赞美、敬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