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围墙 2016-09-06 16:50:29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文/图原创作者:登围墙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西湖之畔汇聚全球智慧。G20峰会文艺晚会,集声光电、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美轮美奂!这让我又忆起了江南。笔者在2008年和2014年两次游西湖,这是2014年写的帖子。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西湖湖边一步一掌故,西湖之水浸润了中国的文化和文化人的梦。对于西湖,我不敢说话。张岱的《西湖梦寻》和余秋雨的《西湖梦》已将西湖写尽。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白堤原名“白沙堤”,是将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可2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为了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兴建的,以风光旖旎而著称。 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春天是观赏白堤的最佳季节。后来,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明代王稚登的《十锦塘》诗,将堤上景色渲染得十分闹:“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无限风怀拼一醉,醉看舞蝶绕花间。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指此堤。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正在维修的保俶塔 。保俶塔:秀丽挺拔的保俶塔高耸在宝石山东巅,它是西湖风景线上一个突出亮丽的标志.保俶塔,又名应天塔、宝石塔、宝所塔,五代吴越国宰相吴延爽为佑国王钱弘俶召去京(开封)平安归来而建,初建九级,名应天塔,又称保俶塔.后坍,僧永保又募集,改七级,因保有戒行,人呼师叔,遂称宝叔塔.后元明清三代六修.现存八面七级砖塔为1933年修复,高四十多米,实心不能攀,近年又新换塔刹,更显玲珑多姿,体态窈窕,素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女"之说。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景区面积6000多平方米。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龙王祠,清康熙年间定名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西湖是个广大的立体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誉,游客不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古今皆有赞叹平湖秋月的诗词传世,也有平湖秋月的相关乐曲。 作为西湖十景中的一景,从南宋时起,平湖秋月并无固定地址。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所描写的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平湖秋月景区有其历史渊源,唐朝在此曾建有望湖亭。明万历年间建为龙王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又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筑起三面临湖的一座平台,平台向南伸出水面,视线低平,视野广阔,成为临湖赏月的好地方。在此赏月,可以领略“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佳景。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从白堤上望到彼岸的雷峰塔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从白堤上望到彼岸的城隍阁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夕阳西下......大自然中最风情万种的,莫过于夕阳。 轻车徒步,带TA到杭州西湖,赏一轮落日。当绚烂的夕阳跌入充满人文景致的西湖一隅,谁的心中不会荡起层层爱意?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最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了世界上12个最美的日落地,杭州西湖有幸入选,当选世界最美。杭州许多专拍西湖的摄友都说,在长桥看夕阳是全杭州最经典的角度,当夕阳的余晖落在雷峰塔上,霞光异彩,自然景色与人文背景巧妙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夏天傍晚,天天都会有三四十人蹲守在长桥,只为定格雷峰夕照的瞬间。沿着西湖边的南山路一路走去,越过葱茏的树林,便能看到雷峰塔高高的金顶。昔日早有人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今日,观赏雷峰夕照,在效法古人之余,更观得另一番景色。 可惜,我们在白堤这一侧,雷峰塔和夕阳,各在一边。站在白堤上,看远山熠熠生辉的夕阳,有一种不可侵犯的高贵气质。面前的湖水,也泛着金黄的色彩,每条船的后面都拖着一条长长的金带。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夕阳一下,月亮又浮出来啦。站在楼外楼,边品美食边赏西湖月色,何尝不是人生一乐也?!
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是在湖中赏月;二是历史上南宋皇城遗址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是在山上赏月;至于在西湖岸边,首推这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这副楹联说的就是杭州西湖著名菜馆楼外楼。她坐落在景色清幽的孤山南麓,面对淡妆浓抹的佳山丽水。这座已有150多年悠久历史的名菜馆素以"佳肴与美景共餐"而驰名海内外。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楼外楼创建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它的创始人叫洪瑞堂,是一位从绍兴来杭谋生的落第文人。他从南宋诗人林升的诗中取了三个字,把自己的小店取名为“楼外楼”。菜馆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店主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得到启发而取为"楼外楼"。另一种说法是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俞樾)先生俞楼前侧,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曲园先生说:"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借用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这两种说法都为菜馆增添了文化情趣。 “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先后迎来了不 计其数的历史名人,孙中山、鲁迅、郁达夫、竺可桢、马寅初、丰子恺、潘天寿、赵朴初等都光临过楼外楼。周恩来总理九次莅临楼外楼。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雷峰塔建于公元975年,历时6年完成。又传说是吴越王钱弘俶为庆祝宠妃黄氏得子而建,昔亦称黄妃塔(亦作“黄皮塔”)。“雷峰”之名则取自所处的杭州南岸夕照山之最高峰——雷峰顶上。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播遐迩。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城隍阁位于吴山天风景区,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整个城隍阁,一楼和二楼主要集中展示了具有浓郁的杭州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三楼和五楼是大众茶室并设有文艺演出,四楼则是观景最佳的地方,六楼是一个飞阁为贵宾接待室。二楼“城隍阁”这块匾额是由中国知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所书写的,两旁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据说是明代徐渭所书写的。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最后上一道让人垂涎三尺的叫化童鸡(网上搜,有美丽的典故)。 省人民政府认定杭州名菜36只,其中有10只就是楼外楼提供的。这10只名菜就是:西湖醋鱼、排面、叫化童鸡、油爆虾、干炸响铃、番茄锅巴、火腿蚕豆、火踵神仙鸭、鱼头汤、西湖莼菜汤。

最忆是杭州:西湖醉美之日落和迷人月色



作者简介:登围墙

驴妈妈、途牛、我是达人网、腾讯大粤网的旅游达人;乐途专栏作家、今日头条创作者、大粤网高级旅游体验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两本书。其原创微信公众号《诗意地旅行》(dwqsydlx )、《生命之痒》(dwq414)拥有众多粉丝。所写帖子仅在乐途旅游网的阅读量就超104万。


打 赏

已有1人打赏

相关旅行地

全部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