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志刚 2017-05-03 10:51:34

走吧,去漳浦泡一壶天荒地老的爱情

走吧,去漳浦泡一壶天荒地老的爱情-福建

文图/应志刚

阿生哥是我在苏州认识的朋友,不管有事没事经常联系。“有空来泡茶”,是他的口头禅。

开始以为是客套,接触多了,反倒嘲笑自己,颇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

某日去找阿生哥谈事,他从外赶来,第一句话就问,“泡茶了吗?”

又看了一眼茶桌,惊讶道,“你怎么不泡茶?”

他说的泡茶,是闽南的功夫茶。

因为我没有泡茶,他好生奇怪,仿佛在他眼里,干坐着不泡茶的人,不是傻子就是拿自己当外人。

阿生哥是闽南人,一壶茶泡一天,闲聊也在泡茶,谈事情也在泡茶,他说闽南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泡茶。

听说我要去漳浦旅行,他非要塞我几袋大红袍,“路上泡茶喝。”

因为对闽南人“泡茶”习俗的好奇,到漳浦后的第一站,就去了茶叶大王李瑞河先生创办的天福茶博物院。

入院的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习大大早年主政福建时亲手植下的一株茶树,是福建特有茶种八仙茶,植株近两米。

博物院的阿妹说,八仙茶最适合制作乌龙茶,高香耐泡,回味甘爽持久。

沿着榕树织就的浓荫一路向前,两侧是早先年的茶厂,现今已辟成展馆,陈列着世界各地的名茶,以及制茶、泡茶的工具。

路旁设有数个花窗,花窗上或站或坐瓷做的古典女子,造型各异。

但无论及笄之年还是步入人生黄昏,总离不开与茶的缘分。

或是身背竹篓采茶归来,婀娜浅笑;或是唇角微扬,一盏茶在手,意气风发;或是气定神闲,端茶、斟茶之间,淡看人间风月、春去冬来。

午后的微风从茶园吹来,闽南特有的湿润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草叶清香。游人三三两两,坐于树荫下的茶座,就着吃食啜茶,嘤嘤嗡嗡的交谈声,倒不鼓噪,似极迷途的蜜蜂,在你的耳畔轻旋。

闽南人泡茶,讲究天、地、人的境界,所用茶具极为精巧,材质多为德化白瓷。

茶碗用于泡茶,小巧圆润,茶杯如胡桃大小,通体薄如蝉翼,或有勾花描金图案,也多取兰竹之类,以示清高淡雅。

一款茶具只有4个杯子。托放杯碗的盘子分上下两层,上层是托盘,盘间有网眼,以漏余茶用,下层则盛放茶渣剩水。

对于急脾气的人来说,闽南人泡茶时的“慢性子”令人抓狂。

茶叶多为半发酵的乌龙茶,泡茶之水则是炭火煨煮的山泉水。

水开后,注入放置了茶叶的茶碗,却不喝,均匀浇在茶杯上,用于洗杯;第二壶注满后,又要迅速盖上茶盖,再用沸水浇淋一遍茶碗,以增热量,使茶迅速出味。

闽南人泡茶,还讲究“高冲低斟”。

高高提起水壶将沸水注入茶碗,利用水的劲道搅动茶叶并将茶沫冲到上层,再用盖盘轻轻刮去;低斟不会走香,随斟随饮,茶香沁入肚肠,酣畅痛快。

这般的繁复,不仅闽南人乐在其间,就连被贬谪闽南期间的苏东坡,也为此作诗云: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阿妹说,闽南人泡茶喜欢闹中取静,街边巷尾、房前庭院或是厅堂一角,摆下茶几,数人围坐,会友聊天,洽商生意,相当自在。在外泡茶,也会选择有树荫石凳的露天茶室,或是寺庙庭院,择席而坐,一边泡着茶一边与朋友交谈情心,十分得意。

天福茶博物院内有一处清泉,自山巅发源,潺潺而下,形成蜿蜒瀑布,偶有红花绿叶坠入水间,随流而来,十分清雅。

若选茶座,我倒十分钟意此地。

此刻午后,闽南的气温渐升,百多亩的花园、茶园逛下来,已是裹了一身的湿热,于此摆放一席躺椅,斜倚看流水落花,一旁女儿轻笑,素手捻茶香,任熏风微拂,带走身上淡淡的汗气,该是多少人生得意写尽。

泡了一下午的茶,喧嚣渐渐散去,夕阳从身后的茶园蔓延而来,穿过榕树的浓荫,斑驳洒在茶桌和地面,一曲催泪的《橄榄树》响起,内心埋藏了许久的乡愁,在空气中弥漫。

一直在流浪,却不知归宿何方。只是这茶的滋味,越发的浓郁。

1990年,富豪李瑞河遭遇了台湾的股市大崩盘,最终变卖所有家产清偿债务。3年后,他“摸着石头走过台湾海峡”,在漳浦这块土地上写下“褪去受尽沧桑的老皮,今天是我新生命的开始”,以花甲之年东山再来,用18年的光影,缔造起一个巨大的茶叶王国。

我喝着这位强者亲手栽种的茶叶,却没有这般的豪情,只是看着为我泡茶的阿妹,忽然的想要停顿下来。

或者,我也可以“褪去受尽沧桑的老皮”,在漳浦重来一次,娶一位知心的女子,就在榕树的华盖下,泡一壶茶,闲看风云,任时光轻流。

走吧,去漳浦泡一壶天荒地老的爱情-福建

应志刚——媒体人 · 文旅作家

生于江南,栖居江南,写不尽江南春色。20载铁肩担道义,风雨路,阅尽浮华。某日心有所动,隐于山水,写字、读书、种菜,恍若重生。

乐途灵感旅行家、驴妈妈旅行达人、途牛大玩家、中国国家地理网专栏作者,已出版《最高使命》、《突然有了乡愁》、《散落一地的温柔》等。

全部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