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恶魔 2017-11-17 20:36:08

文青在路上之“跑出来”的欧洲(4)

四、柏林(1)

作为此次旅行的导游,自然要先做好功课以弥补“无证”的先天不足。
在出发前,照例搜罗了几本和~德国(Germany)~有关的书,首选还是周末读史系列的《周末读完德国史》。

文青在路上之“跑出来”的欧洲(4)-德国

然而这本书完全不像“印度史”那样盎然有趣,欧洲历史本就乱成了一锅粥,更何况那众多的腓特烈、威廉轮番出场,直搅得人心乱如麻地想要调头去喝啤酒、吃肘子、看足球去了

但幸运的是,希特勒给了我们一个线索,他把他统治下的德国称为“第三帝国”,按照他的逻辑追溯下第二和第一帝国,基本上就可以厘清德国历史的梗概了

第一帝国史称“神圣罗马帝国”,但我猜更应该是“自称”,伏尔泰用一句话即道破了“第一帝国”的本质——既不神圣、也非罗马,就更不要说是帝国了。

如果你看过电影《魔戒》,一定会对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桥段印象深刻,就是在介绍人物的时候,总会说“某某某,某某的之子”,这句话出口一瞬间,某某某头上仿佛出现了一道光环,形象高大得不可方物,根本不消列出房产多大、存款几何。这就是欧洲的贵族传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多如牛毛的二世、三世、十五、十六。

在崇尚贵族精神的欧洲人眼里,第一帝国有个难以弥补的硬伤——它是由被古罗马人称作蛮族的日耳曼人建立的,虽然灭了西罗马帝国的正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被称作“哥特人”的部落(关于哥特式建筑的由来咱后面再聊),但日耳曼人仍然难以逃脱被视作暴发户的命运。因此,在有着严重“贵族精神”病(请注意断句,谢谢)的欧罗巴,一支蛮族翻身农奴把歌唱之后,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洗白”。

然而,“洗白”也是一项技术活,摆在日耳曼人面前的有几个选项,一是“通婚”,这样便可套用“某某,某某某之子”的模式了;二是“篡改历史”,可能这招儿对一支蛮族来说技术难度有点高;三是“勾结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最佳选项是哪一个其实很明了了。于是,政教各怀鬼胎、迅速勾结。最终,蛮族国王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昔日蛮族的领土被冠以神圣罗马帝国之名,彻底完成洗白程序。

然而,“第一帝国”完全没有它听起来的那样NB,它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再封建的王朝,松散地像只鸡窝,各种诸侯、城邦领主根本不买皇帝的帐,还经常利用皇帝和教皇间鸡生蛋蛋生鸡的游戏(即君权神授和皇帝任命主教的矛盾)找皇帝他老人家的麻烦。每当有皇帝被教皇开除教籍,那几乎都会成为诸侯们的节日,他们纷纷以台下看戏者的心态地起而哄之,鄙而视之,我甚至几乎可以想象他们在茶余饭后传播亨利四世皇帝在教皇门前“程门立雪”段子时的欢乐场景。如果这样婶儿的国王如果也能叫皇帝,这样婶儿的国家也能叫帝国,那某些国家几乎可以叫天皇和天朝了

文青在路上之“跑出来”的欧洲(4)-德国


风雪中在教皇门前忏悔的亨利四世,终在三天三夜之后获得前手工皮匠的宽恕

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人性的一面镜子,和日耳曼人自称罗马帝国一样,印度也曾号称蒙古(著名的莫卧儿王朝即蒙古王朝的意思),朝鲜也曾自命华夏,抛开种族、肤色、宗教,大家说到底都还是那个既贪婪又恐惧的直立行走两足动物,彼此的小算盘彼此都再清楚不过了。

不过,就是这样的“第一帝国”却延续了近千年的时间,或许只是因为它从来没有强大到需要被人推翻的程度,直到有一天欧洲大陆上冒出了一个叫做拿破仑的野心家。

一心想重整欧洲秩序的拿破仑亲手推进了第一帝国的瓦解,而这时候,“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公国“普鲁士”脱颖而出了

文青在路上之“跑出来”的欧洲(4)-德国



待续

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