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濤 2016-06-01 00:55:22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

转山:

有一种说法认为,~冈仁波齐(Kangrinboqe)~之所以会被四个不同的宗教共同奉为圣地,根本原因就是其他三个宗教在形成的过程中都受到了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苯教的影响。而以作西藏本地宗教的苯教为精神信仰的象雄文明正是发源于冈仁波齐附近地区的。而面对冈仁波齐,面对这座让我无比遗憾(没能一了转山之愿),我更想说的是转山。


来冈仁波齐朝圣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前来转山。根据佛教的解释,转神山一圈,可洗清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500年轮回中免受下地狱之苦,转108圈即可今世成佛。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尤其认为,在米拉日巴战胜那若笨琼的纪念年(马年)转山是最为吉利的,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十三圈,切最为灵验,也最能积长功德。于是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就特比多。

转山,一个充满了神圣与艰辛的词语。去年,曾有一部以转山为名的电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相信有些看过电影的朋友一定会说,那不过是就是一条滇藏线骑行吗?那不是转山。是的,在我看来,在那些真正转过山的朋友们看来,那并不是真正的转山。因为在西藏,在中国,在印度,在尼泊尔……转山都是一个有着特指的神圣祭拜形式,而所转的山也只能是冈仁波齐。

因为宗教和信仰的原因,冈仁波齐唯一一座中国政府明令禁止攀登的雪山。因此转山,也就成为了信徒心目中最能与神接近的方式。

关于转山的故事,我听说了许多,也看得了一些。但我只想说一个,一个尼泊尔老者的故事,那是我在来时的路上听当地人说起的。去年,也就是我到冈仁波齐前的几天,有一位来自于尼泊尔的老者不幸在转山途中逝世了。临去世前,他没有悲伤,相反,他告诉身边的人,他是幸运的,他死在了距离神最为接近的地方,这也是他一生的夙愿。并且,他希望能得到在海拔5330m的天葬台进行天葬的荣耀,这样,他的肉身和灵魂就能永久地停留在这最神圣之地了。

想了很久,我依然想不出用什么样的语句来描述我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也许其中滋味只能让每一位听者自己去品味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错失转山的机会,我非常非常地遗憾。我发誓,今身今世,我一定会一尝转山的所愿的。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告别了神山,也让我暂别了这份信仰,但那色彩与光影交织的美丽却没有在身边消失。而且在阿里西部,在漫漫的黄沙中我将进入了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古格。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这天的行程很紧,加上在冈仁波齐耽误的时间有点久,所以后面基本都在马不停蹄地的赶路,天色也渐渐黑了下来,其实早就听说扎达是拍摄星空,银河的最佳地点之一,一路上也都在祈祷云赶快散去,幸运的是在天色渐暗的时候,天空中的星空和银河清晰的出现了在眼前。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这种画面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在中国境内,基本只有在高原地区才有可能看到银河,而且还是在运气好的情况下,所以我有时在想,也许真的是心系这里很久了,老天也会把这里最美的东西全部展示给我看~~~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第 七 天


Day 7 (10月11日) ~札达县(Zhada County)~→古格→~狮泉河(Shiquan River)~



天气:晴


路况:全程国道,柏油路,非常平稳。


海拔:全程海拔4000+ 中间翻过两座5000+的山口,到达狮泉河海拔在4000出头,这个时候这种海拔已经完全适应了。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今天的行程不是特别紧张,所以没有很赶,但是因为今天主要就一个景点,古格王朝,所以还是想早点起来去看看第一缕阳光打在这百年遗迹身上的样子。

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阿里扎达县城以西18公里处,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自从十五年前被科学家发现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对于许多人来说,古格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如果把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的价值。把它和中美洲玛雅文明,意大利的庞贝古城相提并论,三者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文明鼎盛时期突然遭到灭顶之灾,正是因为突然的变故,一切都被保存下来了。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的活动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们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 如今的古格故地,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而这十多户人家并不是古格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天灾或者瘟疫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古格文明何以消逝得无影无踪? 时至今日,我们对于古格王国还是知之甚少,少量的历史典刊,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将西藏西部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

月光下的古格遗址,我们是第一批到达这里的游客,我站在空旷的遗址前,四处没有一点生机,让他格外的孤单,月光给这里带来的一丝光亮,让他显得不是那么神秘,但是这朦胧的感觉又迫使我想早点看到他的”真容“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渐渐的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天空也开始慢慢的亮了起来。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天空的光亮也渐渐的照亮了大地,看看四周,这颗孤独的树又显得尤为突出。。。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焦急的等待后,终于在东方出现了久违的霞光。。。这霞光也掀开了沉寂许久的黑暗。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当他完全暴露在我的眼前时,我震惊了,在如此高海拔的高原上,这个曾经的盛世王朝是怎么就灭亡了。。。

而古格的灭亡有各种说法:一说是1630克王僧格南杰所灭,一说是1840度道格拉斯王朝。各说有理有据,且西藏历史上确 实在阿里地区发生过这两次战争。根据《拉达克纪年史》,前一说更为靠。16末叶, 黄教立足未稳,各教派角逐纷争,拉达克王利用西藏内部的混乱对古格宣战,以报复古格王对他家族荣誉的侮辱:古格王曾经拒绝了与其妹妹的婚事。战争持续了15直到葡萄牙传教士带来的天主教引起政权内部对立,僧侣们引狼入室才使强大的古格遭到灭顶之灾。

而也有的说是因为环境恶化: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但在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逐渐沦为一座庞大的废墟。史书的记载难免有误差,战争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综观札达县的地理环境,21世纪初的象泉河决不是当年的象泉河,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这块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只剩下了一点点土林和戈壁,这种环境的变化,或许正是古格消失的真正原因。众所周知,阿里是宗教信仰之乡。从古远时代起,这里就是印度教、耆那教、西藏苯教、佛教等尊为“圣灵之所在”的“世界中心”。8世纪吐蕃灭亡之后,阿里便成为了各派力量最集中的地方。作为“阿里三围”之一的扎达(古格王国所在地)自然也是朝圣者必会朝拜的地方之一。随着朝拜者的逐渐增加,原本脆弱的象泉河谷地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不堪一击。加之战乱破坏,水利荒废,使当年繁华的都市变为了令人生畏的茫茫荒漠,仅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的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环境恶化是古格王朝化为浮云的最根本原因。

还有的说是瘟疫:在古格王朝灭亡前后,古格及其周边几个国家相继出现瘟疫,导致人口锐减,城市,农田,草场大量荒废。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那赤色的是山,黄色的是沙,当这座遗址被打亮后,整个孤城生出极度的凝重、极度的苍凉。这种壮观也放佛让我看到了他昔日的辉煌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天已经大亮了,太阳也越升越高,我们也开始真正的去探索一下这里。。。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干尸洞:

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600多米远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著名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洞窟开凿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宽0.8米,高仅l.2米。

关于干尸洞内的尸体,据说是古格与拉达克争战时,古格国王不忍眼看着自己的百姓受累,于是与拉达克人达成城下之盟:同意投降,但不得伤害百姓!当古格国王和战士们放下武器之后,背信弃义的拉达克人却将他们全部押解至干尸洞前处以极刑,抛尸于洞内,并把所有被俘的古格子民掠往拉达克,将古格残酷灭国。

这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干尸洞内发现的年轻女性的尸体,从考古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似乎这又是一种有一定仪礼的葬式。究竟这些尸体是古格王国时期的,还是古格王国以后的?他们的身份是贵族、战士,还是一般的平民?

这种集体置尸于洞内的丛葬,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葬式,还是一种惩罚性的手段?这都是古格王国的不解之谜。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因为当时和我们一样在古格的有人并不多,所以其实当我走在阴面的时候,还是看到这些干尸洞还是有些瘆的慌的。。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在来古格的路上是要路过~扎达土林(Zhada Soil Ruins)~的,那里也是非常的壮观,但是由于我们要在古格等日出,所以也没办法在黑天里看到土林的样子,在回去的路上,我也是非常的期待。。。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扎达土林(Zhada Soil Ruins)~

扎达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前的地质变迁。据地质学家们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

土林是西藏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在地貌学上称为“水平宕层地貌”,是经过流水侵蚀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决生松造地貌。结构致密而坚实的砂岩和砾岩常常构成粘土岩的保护层,或平铺于岩壁的顶部,或突出于岩壁之上,与软岩层次交互组成。那高而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晚霞下那一座座山峰连成的“林海”十分壮观,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奇特神秘的地貌依山环绕,遍布了整个札达县。据说,藏族先民们就是利用“土林”这一自然资源掘洞而居,才建立起雄伟的古格王国的。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扎达土林也是这次阿里之行中“震撼不已”的景点之一,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这一切全是大自然的杰作。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扎达一带是一片汪洋,蓝天之下只有水和风。后来,土林山渐渐从海里冒了出来。虽然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却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远远望去,满眼的金碧辉煌;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宛若神话世界。近前观瞧,便会看到象泉河两岸土林环绕,道不尽天工巧夺。那举世所无的奇观,像庄严宏伟的庙宇,像壁垒森严的碉楼,像恢弘高耸的佛塔,像极尽豪华的古代宫殿,像古朴威严的欧式城堡,也有的或如万马奔腾、昂首啸天,或如教徒修行、虔诚静坐,天工万象,无可尽数。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分布着石林、土林、冰塔林等各种特殊的自然景观之“林”,但以景色壮观、气势庞大而论,没有一处能超过扎达土林。阿里扎达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面对着大自然的杰作真让人惊叹不已。

扎达土林大气之中还透着秀气及一丝灵气,好像天生就是与人世相结合似的。任何一座土丘,任何一群土山,任何一片土林,都可以让旅者有所思索。在神秘的历史背后,依稀中感觉到这土林就像是在再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一样。

一场蓄谋已久的“久别重逢” --- 我的阿里大环线(七)-扎达土林,札达县,狮泉河,冈仁波齐

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去,但见高平的山顶都被纵向切割侵蚀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群山连成巨大的土林耸立其间。。我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力,更为它的造化所震撼。这扎达盆地里独特的自然地貌、这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一片土林;峡谷与土林层层叠叠,绵延不绝。这是一种独特的“水平岩层地貌”,是高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的一条条深深的沟壑,变成了土的林海,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艺术,一种大地的艺术,就好像是大自然特意造出来、专门是为了向人类展示其魅力似的。

全部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