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 2017-06-20 08:17:32

转帖:静海沉思——《中英南京条约》回顾与探析

作者:天涯社区 里下河芦根



  一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
  当时香港为什么会被割让?《中英南京条约》是怎么回事?不平等条约一共有多少?这些事件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记取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我又一次造访静海寺,写了一篇散文,回顾这段历史,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算作是一个学生的历史复习题和议论文吧。


  南京下关有个静海寺,规模不大,游人不多,香火也不旺,但这里却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一个地方。
  我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就是在寺院内一座不大的房子里议定的。
  听说是这房子以及室内的桌椅摆设都按原样陈列着,我想去亲眼看看这个很不寻常的所在。
  前日得便,天气晴好,我偕扬州友人慢慢地转悠到这里,看看这静海寺,看看当年那些卖国贼是在哪间房子里签下这卖国条约的。
  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1997.6.30),也是卢沟桥抗战(1937.7.7)和南京大屠杀(1937.12.13)八十周年,民族屈辱与主权尊严交织在一起,惨遭屠戮与奋起抗争纠结到一块,今年将是一个有国家纪念活动的年份。

 一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


  静海寺,静静地侧卧在长江南岸下关的狮子山旁边,与天妃宫紧紧地挨在一块,又紧贴在巍峨壮丽的阅江楼下。三个景点相通相连,互为一体又单独成院。

  静海寺,是明成祖为了褒奖那位播扬大明神威七下西洋的郑和而建造的,静海的寓意为四海平静,天下太平。
  天妃宫,是明成祖应郑和奏请而赐建,为了供奉天妃妈祖娘娘,意在保佑大明船队平安,造福生灵百姓。


  阅江楼,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想宣示功业而欲兴建的想象中的大型工程,但在他踌躇满志地早早地把《阅江楼记》写好后,却因没钱干不下去停工了。是有心的南京人民,在六百年后的改革开放时期的2001年,完成了当年太祖的未竟之作。


  要说起来,这三处非凡的建筑,都是国祚旺盛之举,黄钟大吕之作,我们为此大声喝彩再喊上几声“振兴中华”才对,但怎么会和这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发生地弄到一块了呢?
  这是历史的嘲弄,也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历史的必然。


 一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



  我这次来参观静海寺,不仅是想来看看这些现场的场景,更是想在其中找出些许缘由。也想问问自己,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怎么会一步步沦落为列强觊觎霸凌瓜分的半殖民地的?而现在,在改革开放国运昌隆正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的时期,我们是否能从中吸取一些什么?这些已经远去的屈辱和痛楚,对眼下意气风发的筑梦时期还有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地方么?

  请随着我的镜头,先看看这里的相关场景,回顾一下那些不平等条约,再听听我的议论。一个当代的中国人一个南京市普通群众的心声。


  新建的牌楼门阙上写着“静海沧桑”,这四个字,画龙点睛,蕴含深意。静海寺主体大殿里站立着威震四海的三宝太监郑和铜像,威而不怒。天妃宫主体厅堂里,天妃娘娘端庄慈爱,护佑四海平安。山坡高处的阅江楼金碧辉煌,飞檐画栋,巍然壮观。


  一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


 

  看着头顶上面的阅江楼我不仅感叹:当年的一个大明王朝想建这座楼财力尚且不济,而南京市政府二十年前的一个举措,就筹建成了,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综合国力,真是今非昔比啊。
  从左边侧廊拐到后面,就是《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右手稍大的一间,就是我要寻找的的房间,当年条约议定时的会议室,原先是寺里的僧房。
  里面的陈列,当然都是中式家具,桃木的桌椅,当年的满清大员和洋鬼子就是在这里“议和”的。从左边侧廊拐到后面,就是《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右手稍大的一间,就是我要寻找的的房间,当年条约议定时的会议室,原先是寺里的僧房。里面的陈列,当然都是中式家具,桃木的桌椅,当年的满清大员和洋鬼子就是在这里“议和”的。


  

 一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

 一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




  道光皇帝委派的大员是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和乍浦副都统伊里布,英国方面是全权公使亨利·璞鼎查和海军司令巴加尔。
  此时,英军70多艘舰船,停在下关江面上,炮口对着太平门和江宁总督府,并炮击城区示威恐吓,又派军队上岸骚扰、抢掠百姓。由于英军刚刚攻下镇江要塞,守将海龄战败自杀,镇江失陷,英军乘胜而来,气势汹汹。耆英他们吓得赶紧上舰乞和,因舰上空间狭小,坐不下那么多人,才就近找了岸上的静海寺,作为谈判的场所。
  经过20多天四个回合的谈判,一个划时代的协议条约就在这个寺庙小小的厅堂里议定了。
  8月29日,耆英等人登上停在下关江面上的英军“康华丽”号军舰,在这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赔款2100万两白银。9月6日,道光皇帝批准了这个条约。死要面子的清廷在条约中处处写着“大清皇帝恩准”字样,真是贻笑大方。而条约全文中竟然没有英商推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谴责词句,也没有对其限制或禁止的字眼。殊不知从两年前的1840年6月就发生的这场战争是何根由,更没有谁敢在英夷面前“议”这个话题。也许是生怕一旦提出来,会引起英国人不快,和谈谈不成。因而,这种不公平不对等的所谓和约,连一块起码的遮羞布都没有了。


  条约有云:
  “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这是条约签订的伟大意义!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这是所谓的五口通商!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就是割让香港!
  “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这是赔款条款中的一部分。战争未胜,鸦片未禁,还要赔偿英人的鸦片损失!



   一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



  钦差大员按照道光皇帝的旨意,心惊胆颤地在这庙里议和,在他们“壮举”完成之后,交战双方犹如亲密无间的中外宾朋,摆拍了一张合影,相聚一起,倒像是其乐融融!
  条约签订后,耆英、伊里布竟在静海寺内杀猪宰羊,摆下酒宴,犒劳英军,还为守护军舰的英军送去酒食“慰劳”,细致周到的温文礼数,奉侍狰狞的虎狼!圣洁寺庙和天妃女神被玷污亵渎,南京人民和全国人民在受辱蒙羞!


  其时的十九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商人为了牟利赚钱,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在1839年3月到达广州。他严厉查访,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了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在虎门外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同年4月,英国国会以9票之差通过了对华战争拨款表决,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道光皇帝举棋不定,进退失据,最后在炮口之下屈辱地接受英国提出的议和条约。


  钦差大臣们的这一次卑躬屈膝不要紧,从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这一步走失,底牌尽显,列强们清楚地看到,大清国原来竟是如此的虚弱不堪一击!觊觎蚕食,巧取豪夺,割地赔款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次又一次的割地赔款在谈判后签约生效,一场又一场的炮火硝烟在封闭不住了的国土上肆虐,一轮又一轮的灾难在落到无辜的中国人民身上,积贫积弱的东方古国一步步走向灾难深重的黑夜。

  随着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廷又与英国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进一步扩大“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议定,再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广东北海为通商口岸;洋货在“租界”免收厘金,运往内地免收内地税等。
  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1893年《中英会议藏印条款》,又丧失了西藏的一些自主权益。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增划新界给英国……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闻风而动,也开过来炮舰,威逼中国,签了《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取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各种特权,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和关税协定的范围;并规定美舰可以出入通商口岸,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法国跟着英国打上门来,《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以及1885年的《中法新约》,夺取得英、美两国条约中规定的同样的强权。

  还有两个三个甚至十来个强盗同时上门来打劫的!
  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商损失白银二百万两等。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尖沙嘴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到800万两等。
  《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8国联军?11个强盗呀!)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拆毁大沽炮台等等等。

  沙俄是蹲在家门口的北极熊,趁火打劫,巧取豪夺,攫取中国领土最多。


  《中俄爱珲条约》(1858年)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还把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后来被沙俄全部窃取)。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沙俄取得陆路通商和沿海口岸通商的权利,还取得在通商口岸停泊军舰、内地传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给沙俄。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割让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给沙俄。
  《北京专条》(1874年)清政府付给日本白银五十万两,作为日军撤出台湾的条件。
  《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中国收回了伊犁,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割给俄国,并赔款九百万卢布。
  《科塔界约》(1883年)割斋桑湖以东和以南大片土地给沙俄。

  日本是我国近代史上受其戕害最重的恶邻,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军,逼李鸿章去山口县的下关签了《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1900年的“八国联军”抢劫团伙也有日本。
  强盗是喂不饱的!北洋政府时期的《二十一条》(1915年),并在后来的1919年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享有南满、东蒙一带工商、土地、路矿、顾问、借款的特权,中国沿海岛屿和港湾不得租借和转让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
  然而,日本的是要吞并整个中国!1931年策动柳条湖事件,继而强占东三省。实力不支的国民政府被迫与其签定《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丧失了华北自主权。1937年,日本已不满足于东北华北,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陷入了空前的劫难……  

  我查阅资料得知,从1842年的《南京条约》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为止的107年间,旧中国共与世界上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1175项条约、协定、章程、换文等,其中大部分和主要部分均属损害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不平等条约。
  其中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瑷珲条约》等比较重大的条约为29个。条约规定赔偿白银十多亿两;割让港九、台澎给英国;沙俄侵吞我国土地就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在时隔百年之后的今天,我在整理这些数据的时候,仍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似觉胸口发闷,透不过气来。
  当年有一幅《时局图》,很直观地表现了那时的惨状。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更是中国有识之士的悲愤呐喊!

  
 一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


从186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42年8月29日算是结束,开启了中国编年史上的一个新的时代划分—中国近代史。
静海寺,成为中华民族遭受奇耻大辱的历史见证。我从静海寺的《不平等条约史料馆》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惨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闹。这种和广大民众离心离德的政府,不战败才怪。而不仅仅是装备上的落后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闭关自守是清朝封建专制体制的最大特征,也是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原因。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