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的小岛 2017-12-04 21:50:45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

扎门乌德---国境线以北


扎门乌德位于蒙古和中国的边境,也是第一个停留的蒙古“城市”。

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它确实是蒙古的第九大城市。但是,不能按国内的城市定义来看,如果真的要类比的话,大约相当于国内的一个镇。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火车站前的广场是这里的中心,也几乎是这里的全部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蒙古南部的扎门乌德,被戈壁包围的城市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照片里的,几乎是扎门乌德全部的绿了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室外露天的火车站候车区


扎门乌德就是这么小。市场是露天的、超市是小超市、饭馆是蒙式快餐,最热闹的地方是火车站门口,再往远了走一点,两三条街巷,路边的零星民房,一个大广场。更远,就是茫茫戈壁了。


扎门乌德唯一能被称为景点的地方或许就是那个大广场,广场上立着一个索永布雕塑。

索永布,是蒙古初代活佛——哲布尊丹巴一世,创立的一套文字里的符号。蒙古的很多地方,都会看到这个符号,包括国旗上。


度娘里对索永布是这样解释的:

索永布符号最上方是火团,蒙古先民信奉拜火教,视火为吉祥和兴旺的种子。3个火舌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丰盈的意志都不可熄灭。火团下面是蒙古人民传统的象征物:太阳和月亮。火与日、月三者结合,显示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上下两个箭头向下意为“置人民的敌人于死地”,表明了以武力捍卫家园的决心。上下两块长方形则是坚持正义和忠实的体现。符号正中的阴阳图案象征和谐,而分列左右的两块长方形在古书中代表城墙,表示全民团结如一人,比墙还坚实。黄色的索永布符号寓意深刻,一直是蒙古人民民族自由、独立的象征。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索永布广场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包含着索永布符号的这套文字,目前已不再使用,仅有专门研究它的学者能看懂。


那天,天气晴好,但狂风肆虐。扎门乌德身处蒙古戈壁,一整个下午,因着大风,漫天沙尘。出门走了不到半个小时,回来就要用漱口水漱口。

到了傍晚,风静沙停,我们也踏上了开往乌兰巴托的列车。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蒙古的火车头,车身很有当地特色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适逢国庆,中国口岸闭关,赶在闭关前一天,买到了四张“珍贵”的硬卧车票


蒙古火车分为三个席位,软卧、硬卧和硬座。软卧就是四人间的小包厢,硬卧和硬座车厢一样,只是一个可以睡觉,一个只能坐着,具体如下图: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蒙古硬卧车厢


一上车,嚯,好拥挤,蒙古的硬卧车厢左右两边都是床铺,就连小茶桌都设计成了折叠床。

卫生间男女分开,在车厢两头,洗漱间也在卫生间里。车上的水龙头不再是从上往下按,而是从下往上怼。对着水龙头卖呆很久,最后还是问了人才会用。囧。


晚间,乘务员来发被子、被罩和毯子了。睡前乘客自己铺床,早起自己整理好交还乘务员。上铺没有护栏,只有安全带,只好绑着安全带睡了一晚。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绑着安全带睡觉,着实不舒服


窗外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除了荒凉就是荒凉,只有偶尔能见到零星的人群和牲畜。最神奇的是,我们坐的慢车不时经停,有乘客上下,真不知道这里的人们是怎么找到车站的。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列车员有点亚欧混血,完全不像网上看到的蒙古“胖大妈”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早晨六点半的戈壁


前一晚没等到火车上卖晚饭的的,空着肚子入睡。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有乘务员提着篮子来卖早餐,简单的三明治和水果。

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二)-蒙古国

▲两份面包15元左右,价格还算公道


经历了一夜的戈壁旅途,终于见到了像是有人居住的地方,虽然只是一片片铁皮搭建的房子。没错,这意味着快到城市了。

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我们来了


全部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