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 2018-02-18 07:17:50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

在我们中国,几乎每一名孩童,从小的牙牙学语,就是长大了上清华北大;几乎每一位考生,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都做着一个清华北大的梦;几乎每一个中国人,提到了清华北大,都会觉得高山仰止无比钦佩。清华北大,或者北大清华,几乎已经凝聚成了一个符号,抽象成了一个概念,这里这里就是高端学术的象牙塔、就是全国天才的集结地、这里就是未来精英的梦工厂,一句话,这里就是学子们的天堂!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2017年初,我们乘着孩子放寒假,带着她一起拜谒了传说中清华北大,终于了却了一段夙愿。我们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在清华园和燕园分别转了一圈,终于对这两所顶级名校有了一定的了解,原先一直笼罩在心里的神秘感消失了许多,感觉一下子亲近了许多,如果早点来参观,说不定当年高考志愿也敢填一下试试嘛!


据说每到旅游旺季,清华北大一直门庭若市,全国的学生都在门口排队,平均要花上三四个小时才能进入参观。我们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五前往,恰好避开了游客高峰期,我们全家在校园中一路走来,胜似闲庭信步,难得碰到几个参观的家庭。许多朋友觉得不可思议,现整理一下个人的攻略,以供读者参考。


我是通过某程APP订的中关新园酒店,位置很好,离清华北大都很近,步行可以到达。酒店硬件也不错,就是北方人过年早,总台的服务员早就回家了,客房的八号楼有点难找。中关新园酒店属于北大,就设在北大的家属区中,我们的第一站自然就是北京大学了。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从中关村大街向西看去,北大沿街的几栋教学楼的外形都很丑,黑黑的斜顶上开有几排天窗,有点模仿巴黎索邦大学又没有学全,显得头重脚轻,有点东施效颦了。堂堂最高学府的门脸呀,还不如拆了重建吧!

北大规定,访客不能从燕园东门进入,要向北走一小段,从偏门进入校区。未进校园,首先吓到我们的是门前的隔离栏,曲曲折折的钢管拉直了估计有几百米,可以想象一下旺季排队的盛况肯定不输于迪士尼乐园。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图片来自网络)


验完身份证件,前行不到两百米,就看到一大片开阔地,著名的北大未名湖到了。北大精华在未名湖,未名湖最好玩的季节就是冬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冰封的湖面就是天然的游乐场,我们来到时游乐场上真是热闹非凡,有情侣在溜冰,有孩子们在嬉戏,还有一位老教授,一边平稳地溜来溜去,一边陶醉地拉着小提琴。哦,这就是兼容包蓄的北大!


“一塔湖图”的博雅塔就耸立在未名湖边,据说它原来是为校园供水的水塔,当年因为其形似寺庙古塔,还颇受争议,如今却成为燕园的点睛之笔。我突然想到了刚才批评的教学楼,是不是若干年后也会成为经典?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未名湖边上的红楼也值得一访,砖木结构的四层老楼平面呈工字形,始建于1918年,是原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及图书馆所在地。这里是北大的心脏,“五四运动”的起源地,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地,与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等人颇有渊源。因为红楼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已经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可惜内部纪念馆假期关闭,否则至少需要增加半天的时间参观。

北大的其它地方毫无特色,就不要浪费时间了,直接出门向北一点,马路的正对面,就是清华大学的参观入口。我们办好手续,才进入校园,第一感觉就是清华比北大要阔绰了许多,道路宽了,楼间距大了,绿地多了,借用一句房地产术语,清华园的容积率比北大好了许多。


我们走了好长时间,才看到清华的二校门,就是那个刻有“清华园”的三拱牌坊,的青砖白柱,古典优雅,经常在电影电视上出现,我们赶紧拍照留念。二校门后面的草坪很大,景色非常漂亮,应该是清华学子毕业照的经典。草坪两侧的建筑普遍不高,外观非常沧桑,如果仔细辨认,能够区分出中式、欧式、苏联式样等不同时代的风格。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下一个景点荷塘月色亭位于大草坪的北侧,从工字厅侧面进入,有一方小小的荷塘,周围是矮矮假山和水木清华的正廊,湖边有朱自清先生的塑像,假山上有纪念闻一多的亭子,看来清华的名人太多,只好委屈校友们挤一挤了。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潭浅浅的湖水还没有完全封死,打扫卫生的大爷警告我们,前两年有学生为了走近路,竟然在这个小湖丧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看来这个清华和北大真的不是一个流派呀!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我们回到工字厅门前,一群大妈正在晒太阳唠嗑,什么老李的的小儿子刚评上了教授,大钱的媳妇和老太太又闹了矛盾等等。我听着这些南腔北调的家长里短,突然有一种亲近感,原来清华也有人间烟火!哈哈!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通过大半天的游览,我们走马观花逛完了北大清华。最后总结一下个人映象,北大有点类似古代的太学或国子监,培养的是贵族精神和领袖风骨;而清华则是起源于民间的阳明书院和东林书院,经世际用,更接地气。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附:文字中的清华和北大之争

本文的标题是用“半天游遍清华北大”,还是用“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我也很纠结。同时提到这两所学校,到底谁排在前面?到底谁才是中国的NO1.?我查了一下网络,发现一段有趣的文章,与大家共享一下:


“谁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争已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但在北大、清华人心目中可能根本不存在,因为个性迥异,实在无法一较高下。只好各自说着“清华北大”、“北大清华”,并一直在相遇时“纠正”对方的排序。

半天游遍北大清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常说北大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清华人“埋头苦干,行胜于言”,但北大才子看不上清华的“太过现实,缺乏理想”,清华学人则对北大“眼高手低,空谈误国”深恶痛绝。同样都坐拥一汪浪漫的名湖——未名湖与荷塘月色,为何两校学子气质却大相径庭?


这是因为,在潋滟美景之外,同样的湖,对于两校学子的意义截然不同。北大的精神在未名湖之内,清华的精神在荷塘之外。北大的同学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就去未名湖畔读书背单词”;而清华的学生喜欢“天气好的时候,就去图书馆上自习”。清华的这一点深为北大人看不上,讥之为“牛嚼牡丹”。的确,对清华人来说看荷塘要专程去,而未名湖就仿佛北大人生活的一部分。


北大学生毕业后回忆起来,大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多来自未名湖。但北大人因此说自己懂欣赏美,清华人可就笑了:“你们不就是学校太小,只有未名湖那一片有绿化吗?我们从北宿舍到南主楼风景都很漂亮,一路骑车就一路欣赏了,都不需要特地去荷塘观光。”


北大人自觉不自觉就会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清华人嗤之以鼻。他们举出清华的校训之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试图“纠正”邻居的认识。比起在书斋里高谈阔论,到基层或西部为祖国工作一辈子才是清华人最尊敬的。


但北大人认为这种螺丝钉的清华式理想正是缺乏理想,如果谁都不出来启迪民智,那我们的国家怎么办?于是争论又绕回了起点,这也可能是清华人从政更有成就的原因。而北大人却对此不屑,学术不是谋利和晋身的踏脚石,北大人强调,那些在媒体上不停露脸,学术上却造诣不高的教授,在北大不会得到真正的尊敬。

这是颇为典型的北大、清华之别。


北大人自信地调侃自己一把,有BBS名为“一塔湖图”,而它邻居的BBS则直接叫作“水木清华”。比如有清华同学在学校网上强烈质疑学生公寓热水价格一吨32元,他是这样论述的:

热水以20度烧到55度来计算,1吨水耗热量147000kJ,以电烧,电热值3600kJ/kWh,市电费0.49元/度,热效率98%,1吨热水水费才20元。以煤烧,煤热值22000kJ/kg,煤价800元/吨,热效率65%,1吨热水水费更低才8.2元。我想肯定是用燃煤锅炉来供热的,那么如果算上设备费、人工费之类的,一吨水顶多十来元足够了,怎么可能需要32元?参考书目《热泵热水装置》。


而清华校方物业有技术含量的问答也每每被学生追捧,在网上一传十、十传百。有一次物业回答宿舍厕所水管为何阻塞的投诉,解释完原理后建议这位同学下学期选修潜水艇相关课程,并附上了课序号!这对清华人来说很真实,不是虚构的笑话。



全部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