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星辰 2018-08-15 23:28:49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

有吃货朋友看了我的游记,叫我多介绍点美食;其实呢,作为一个重口味的四川人,我在土耳其的二十天,还真没吃到什么不能忘怀的美食。不是说土耳其没有美食,肯定有,只是出国旅游,我的关注点就没在吃上,所以只能说声抱歉了。另外,关于住,由于我是一个人,为了尽量节省开支,通常都住青旅,不但价格便宜,还能与来自各国的旅友交流。有一点小经验就是,订房最好预订空间较大的房间,多几个铺位都无所谓。但如果房间太小,除了床就是过道,没有多余的公共空间,会感觉非常拥挤压抑;而且,铺位之间相隔太近,要是没有行李柜,东西物品很容易就被顺手牵羊了。出门在外,人身与财物安全,时时都不能放松警惕。最后就是,如果能订到带公共厨房的青旅,那就更好了,可以自己带几包火锅底料过去,在当地市场买生鲜食材,自己烹饪,美食问题不就自然解决了?我上次过去,都看到有欧美人自己动手在厨房里做吃的。所以我的游记呢,在吃和住方面,就确实没有更多的具体信息可供分享了。但我会尽量详细介绍每个景点的具体位置和路线,以方便朋友们到达。另外就是延续我一贯的风格和爱好,在自然与人文景观都涉及到的基础上,稍稍偏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重量级的景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Hagia Sofia)

~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Hagia Sophia)~ ,Hagia Sofia或Aya Sofia,意思是“神圣的智慧”,也叫“圣智教堂”(Church of Holy Wisdom)。学英语的朋友应该知道,sofia来自希腊语词根“-sophos-”,意为“智慧”,比如philosophy,sophisticated,pansophic,sophist,sophistry等词,都是这个词根。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60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时期,但在公元404年阿卡狄俄斯统治期间的一次暴乱中,被烧毁。公元415年,狄奥多西(Theodosios)皇帝下令重修。百年不到,公元526年,查士丁尼皇帝(Justinianus)即位后,发生了比上次暴乱更为严重、更来势汹汹、规模更大的暴动——“尼克暴动”(Nike Riot)。混乱中,教堂又被焚烧、打砸、夷为平地。在皇后狄奥多拉(Theodora)的支持和帮助下,查士丁尼采取非常手段,终于将暴动弹压(这次暴乱的中心,正正就在大教堂所在的君士坦丁竞技场,后改名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后面我再简单介绍一下)。坐稳帝位后,他立即下令,要重新建造一座与帝国首都相称的、史无前例的宫廷教堂。于是,第三座圣索菲亚大教堂开始兴建。从公元532年动工,到537年完工,历时仅5年零7个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所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历经前面两次毁坏以后,第三次重修起来的;距今都有近一千五百年了。竣工之后,它便当之无愧地坐享全世界最大教堂的地位长达一千年之久,直到1507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Seville Cathedral)的落成,才将其超越。

值得多提两句的是,这位查士丁尼大帝,是东罗马帝国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他的以下几项功绩,单独一项都足以留名青史。其一是他在位期间,收复了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北非等曾经属于西罗马帝国的故土;其所开创的查士丁尼王朝,幅员广大、人民富足、国力强盛,与宿敌波斯萨珊王朝(Sasannid)并称为当时“世界双雄”。其二,他下令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名《国法大全》;这部庞大的法律汇编,集罗马法之大成,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对西方法律体系特别是民法法系(大陆法系)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也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大里程碑。而在建筑史上,他的贡献就是这座融皇家榻邸与宗教场所为一体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的位置非常好找,就在~苏丹阿赫迈特广场(Sultanahmet Square)~ 的一侧,与著名的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对望,无论从电车站台还是从广场里边,都可看到其雄浑厚重的外观。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大教堂的背面与侧面,线条粗犷、体量厚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教堂的后门外边,有一个颇像金鸟笼的亭子,这是教徒在进入大厅做礼拜之前,行净身礼(ablution)的地方。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在大门口的一个坑里,可看到两块羊形浮雕石柱,上面的12只羊代表追随耶稣的12个门徒。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根柱子原来就是放在教堂门口做装饰用的,后来被掩埋于土中。1934年,德国考古研究院(German Archeological Institute)将它发掘出来,现在也摆在门口它原来所在的那个位置,不过已经断成两三截了。

现在就已经到售票处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由于每日接待游客众多,建议尽量提早去购票,特别是摄影发烧友,去迟了会碰到大量旅行团,阻挡许多好的角度与视线。门票成人40里拉,持国际学生证5里拉。我当时住的房间有个韩国弟弟,首尔大学在读学生,就有国际学生证,5里拉购票。售票处可以租语音讲解器,有英法德日韩等多种语言,20里拉,但我不太习惯那像机器人一样的发音,所以没租,而是进去自己慢慢看文字介绍。

进入教堂后,正中的这个门叫帝王门(Imperial Gate),是专供皇帝皇后进出的。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对于这么庞大一个帝国来说,个人觉得此门略显小气。帝王门上面,半圆形墙体那个位置,有幅拼贴画,创作于9世纪,描绘拜占庭皇帝——“智者”利奥六世(Leo Ⅵ the Wise)——向端坐在正中砖石宝座上的“全能耶稣”(Christ Pantocrator)下跪求福。耶稣在向他赐福,手里拿着的《圣经》上有两句希腊文,意思是:“Peace be with you.I am the light of the world.”。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通过狭小低调的帝王门,就进入中央大厅(Main Nave)了,感觉空间在一瞬间膨胀开来。其手笔之大气、规模之宏伟、装饰之华丽,让人惊叹膜拜!这还是只显露了一半真容的教堂,因为另一半都搭着脚手架在维修呢。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下面这张是我在网上找的中央大厅的图片,我的手机镜头拍不了那么高的距离: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教堂的立柱、墙体、穹顶、地面均由各色珍贵大理石铺建,它们来自这个庞大帝国的不同地区:白色大理石来自马尔马拉岛,红色斑岩来自埃及,绿色斑岩来自伯罗奔尼撒,深绿色大理石来自希腊东部的塞萨利,黄色大理石来自北非突尼斯,黑白大理石来自法国……可谓汇集了帝国最上乘石料之精华。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注意地面上这块用多彩大理石铺成的区域: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是拜占庭皇帝行加冕礼(coronation)的地方,叫做“世界的肚脐”,意为世界的中心;这有双重含义,既指帝都拜占庭处于世界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也指皇帝处于权力的中心,掌控着当时已知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站在大厅中央,抬头仰望位于56米高处、直径34米的大穹顶及周围四座拱帆,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上天的神圣崇高与自身的凡俗渺小!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个超级大穹顶,绝对是圣索菲亚教堂值得大书特书的部分,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没有现代机械起吊设备的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纪史上,只有罗马人知道该怎么做,堪称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直到一千年之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才建筑师布鲁内勒斯琦(Brunelleschi)设计建造了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超大拱顶,才宣告世人又再次掌握了失传千年之久的古罗马超级拱顶技术。

拜占庭帝国信奉基督正教(Orthodox),所以里面会看到很多表现基督故事的壁画,这些壁画用小块彩色马赛克拼贴而成,精美细腻、栩栩如生!比如下面这幅,描绘圣母玛利亚(左)和施洗者约翰(右)在向耶稣基督(中)请求在末日大审判之前对人类进行拯救。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幅拼贴画创作于13世纪,距今800年。壁画的下半部已严重损坏。

下边这幅:中间为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y)身着深蓝色长袍,怀抱着幼年耶稣。左右分别是拜占庭皇帝约翰二世(John Ⅱ)和皇后艾瑞妮( Empress Eirene),他们身着皇家礼服,在向圣索菲亚教堂捐献钱物。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幅画表现的是:左边,查士丁尼一世(Emperor Justinian Ⅰ)向圣母进献圣索菲亚教堂模型。中坐者童贞女玛利亚,身着深蓝色长袍,怀抱着耶稣,幼年耶稣在向两位皇帝赐福。右:君士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us )向圣母进献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模型,寓意整个城市属于上帝。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幅描绘的是身着礼服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Constantine IX)在向耶稣捐赠钱袋,皇后卓伊(Empress Zoë)在敬献一部卷册。中坐者基督耶稣左手拿着《圣经》,右手在向皇帝皇后赐福。皇帝头上的希腊语意思是:Constantine, pious emperor in Christ the God, king of the Romans, Monomachus。皇后头上的希腊文意为:Zoë, the very pious Augusta。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些画全都由指甲大小的马赛克拼贴而成,堪称古代视觉艺术精品。注意他们头上那个圈了吗?那是光环,在基督教中,象征着神性(deity)。

1453年,注定应该是一个基督徒耻辱、穆斯林欢庆的年份: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第七任苏丹迈哈麦特二世率领下,攻陷了拜占庭帝都君士坦丁堡,这个事件叫做“君士坦丁堡的陷落”(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灭亡。这个作为拜占庭教堂的圣索菲亚,被穆斯林们改为了清真寺:建筑外围,新修了四根宣礼塔(我这篇游记开头放的几张图片上那几座宣礼塔,就是穆斯林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竖的,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没有宣礼塔的)。教堂内部,增加了伊斯兰建筑特有的结构:其一是用于宣教《古兰经》和圣训的敏拜楼(minbar);其二是指示圣城麦加方向的“米哈拉布”(mihrab),即壁龛: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壁龛两旁那两根巨型蜡烛,是奥斯曼帝国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苏莱曼大帝(Süleyman the Magnificent)于16世纪征服匈牙利之后夺过来的。

除此之外,描绘基督教故事的马赛克拼贴画被刮掉或用灰泥覆盖,增加了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图案与阿拉伯文字。比如穹顶正中的大圆盘上,就用阿拉伯书法刻着《古兰经》里的一段话: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周围的墙上也挂着多块直径达10米的黑底金字圆盘,写着唯一的真主安拉、先知穆罕默德,还有伊斯兰神权共和时期四大哈里发:伯克尔(Abu Bakr)、奥马尔(Omar)、奥斯曼(Osman)、阿里(Ali),以及穆罕默德之孙哈桑(Hassan)、胡赛因(Hussein)的名字。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些阿拉伯文字都是奥斯曼帝国杰出书法家穆斯塔法·伊泽特·厄芬迪(Mustafa Izzet Efendi)于1847-1849年间所作,年代并不是很久远,相当于中国的清朝后期。我在网上找了一张作于1852年的油画和拍摄于1900年的黑白照片,呈现的就是被改建后的圣索菲亚,几乎所有的基督教元素都不见了,成了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建筑: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尽管如此,在此后这四百多年间,一批又一批奥斯曼帝国的建筑师,超脱宗教藩篱的隔阂,怀揣着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敬仰与爱护之心,不断地对其进行维护、修复与加固,其中就包括我后面要介绍的帝国首席建筑师米玛尔·希南(Mimar·Sinan)。正由于此,这座伟大建筑才得以在东罗马灭亡后,还能继续屹立四百年至今。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国父穆斯塔法·凯玛尔·阿塔图尔克(Müstafa Kemal Atatürk)下令将清真寺世俗化,改为博物馆,以便让全体国民甚至世界游客共享这一不朽文化遗产。共和国的文物修复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扒开被泥灰掩盖了四百多年的基督教壁画,同时还要尽量保护好伊斯兰文化元素。终于,1935年,圣索菲亚修复完毕,正式向公众开放。由于凯末尔总统的世俗化政策,文物专家们精湛的技艺、呕心沥血的工作,我们才得以看到,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这里比肩共存的独特景观;我们才得以看到,这座被认为“改变了世界建筑史”的伟大作品,走过了什么样的曲折与艰辛历程。

前来参观的游客: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这就是圣索菲亚,它雄浑的身影,伴随东罗马帝国走过了一千年,伴随奥斯曼帝国走过了四百年,又伴随共和国走过了九十多年,它还将继续屹立下去。抚摸着它厚实而有质感的砖墙,我仿佛在拥抱着这厚重的历史,抑或是历史在拥抱着我。

2017土耳其行记之:伊斯坦布尔.2(圣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教堂-伊斯坦布尔


全部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