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 2018-09-28 15:05:03

武汉与南京

武汉和南京,长江上的一对双子星。如果能将城市的形象拟人化,那么最能代表他们的当属周瑜和诸葛亮了。他们俩一个初定江东,一个舌战群儒,联手成就了赤壁之胜。他们都极富才华,又竞争合作,难分上下,故有“一时瑜亮”之说。

武汉与南京

武汉的定位是国家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人口一千多万,南京人口八百万;武汉因为三镇的关系,面积比南京大了许多;武汉的大江南北发展比较均衡,建城区域也比南京要多。武汉有东湖,南京有玄武湖;武汉有归元寺,南京有鸡鸣寺;武汉的江边要比南京繁华很多,户部巷江汉街完胜南京下关码头,但南京毕竟是“十朝都会”,台城、明故宫、明孝陵、朝天宫等王朝遗迹又是武汉所无法比拟。

武汉与南京

武汉和南京的历史关系也极为复杂,从定都石头城的东吴孙权修建夏口城开始,到东晋王朝荆州刺史的强势、再到南齐、南陈、南唐直到太平天国,历史上多个南朝的覆灭,都是以武汉等地上游的楼船直下、下游的南京降幡出城作轮回。近代1911年辛亥首义催生的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27年国民党内部的宁汉(南京、武汉政府)合流,1937年南京保卫战之后的临时迁都到武汉,直到最近国家提出的的“长江经济带”战略,都绕不过这两个滨江的大都市。

武汉与南京

武汉和南京,都是有山有江有湖,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同为没落的“四大火炉”。两个城市所在差不多的地理纬度,所以每年鸡鸣寺的消息树,既预报了南京的樱花盛放期,也同时宣告了武汉大学的旅游旺季。武汉地处荆江分洪区的下游,如果哪一天武汉开始抗洪抢险,那么南京也要做动员准备了。武汉和南京都是冬天没有暖气,夏天不敢外出的尴尬天气,武汉人到了南京不会有任何气候上的不适应。武汉背靠广阔的江汉平原,历史上一直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而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中心,一直是传统的鱼米之乡,财赋之源。


武汉与南京

武汉与南京

这两个城市都有长江穿城而过,武汉蛇山上的黄鹤楼闻名遐迩,南京狮子山的阅江楼同样可以一览江景。武汉厂家大桥还是南京长江大桥的老师,但由于江面宽度和建设年代的关系,武汉的桥长比南京要短,桥头堡也没有南京的三面红旗有气派。武汉的过江通道有十几条,长江上的桥梁按照个位数排序已经不够用,只好使用鹦鹉洲、白沙洲、天兴洲等地名来区别,而南京的长江五桥还在紧赶慢赶地建设中,这一点南京的进度明显有点落后。

武汉与南京

武汉与南京

随着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签订,虚弱的清朝已经无力保护她的子民,被逼开埠的汉口和南京经历了一段屈辱的负重前行的历史。两个城市无意中奠定了工业基础,再经过张之洞、李鸿章等中兴名臣的点化,武汉有了“汉阳造”,南京成立了金陵制造局,一时间“东方芝加哥”声名鹊起,津浦铁路承担了主要南北运输,为后来的南方革命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共同为推翻满清的统治立了一份大功。


武汉与南京

武汉与南京

辛亥革命带来了中山陵,湖北督军府成就了总统府,武汉和南京都有浓浓的民国情怀,就连街头小店的服务员不经意间都穿着同款的民国学生制服。武汉的江汉街有很多民国老建筑,南京也有所保留,比如梅园新村,新街口邮局等,但分散开来不如武汉的集中。那个时期的驻华使领馆的建筑非常相似,同样的汉阳江滩与下关码头有得一比,汉口老海关大楼和浦口老火车站比较相似,两个城市在这一方面方面可以说是各有特色,不分上下。
武汉与南京

武汉和南京地方特产也有点相似,武汉的精武鸭脖与南京盐水鸭,武汉的八大名吃与夫子庙小吃,不同的是武汉人好辣,南京人喜甜。饮食上的差别也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就像两地的知名杂志《知音》与《钟山》。武汉的知名作家池莉、方芳等大多来自基层,描绘的多是市井百态的百姓生活,非常接地气;而南京的苏童、叶兆言均是名门或科班出生,作品多为才子咏叹或前尘往事,可算作阳春白雪。

武汉与南京

在民风民俗方面,那更是江湖之气与庙堂之风的差别,武汉原来是江湖中转之地,码头苦力之间坦率直爽,会因义气替朋友两肋插刀,也会因生计宰上生客一刀。而南京的王谢之气魏晋风流却要求山崩于前不变色,头可断而发不能乱,所以江南才子大多腹有乾坤而不喜于行色,和汉正街的那些大嗓门直肠子的商贩完全不是同一类人。

武汉与南京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武汉人身上有一种敢为人先不服输的劲头,这一点在1998年抗洪事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南京则相对文弱感伤了许多,可能是因为江南的富庶,也可能是因为宫廷的拘谨,也可能是因为秦淮河的脂粉熏陶,总之,南京人的儒雅之气深入骨髓,就连大街上行人也吵架的多动手的少,所以南京人开不了武汉的公交车,武汉也不可能发生“南京大屠杀”的惨剧。

武汉与南京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念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武汉和南京,历史的纠葛,共同的发展,这一对国内城市群中的“一时瑜亮”,希望通过这共饮一江水的情谊,抛弃无谓的城市竞争,实现“一带一路”的共同辉煌。


武汉与南京

武汉与南京

附:武汉大学大原名国立武汉大学,与南京大学(原名国立中央大学)同属民国四大国立大学。不谈最新的“双一流”评比,就211高校而言,南京有八所,武汉有七所。两地各有一所985高校,其中南大属于国内顶尖大学,武大只能算准顶尖,应该有一点点差距。但是华科和东南属于同一个档次,华科的规模大于东南很多,可为武汉搬回一点得分。剩下的211高校中,南航约等于中南财大,南理工稍大于武汉理工,南师大略输于华中师,南农与华农持平,河海稍强于中国地质大学,南京还剩下一所中国药科大学没有对手。在从非211高校看,则是南京方面大胜武汉,南京有许多的非211高校,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都比较强势,在武汉还没有找到对手。综上所述,在高校实力上南京稍强于武汉。

武汉与南京

武汉与南京




全部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