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自由行 2019-08-10 18:15:28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

暑假去哪儿玩儿?这是个快乐的话题,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孩子们学习、大人们工作,整整忙活了半年,现在终于可以出去放松一下了,可我们的祖国是地大人也多啊,去哪儿哪儿挤,往哪儿哪儿满,每年高速变身停车场,景点变身春运火车站的例子屡见不鲜。打开各类旅游APP,推荐各类的景点应有尽有,也不免眼花缭乱。干脆关掉APP,静下心来想一想,还是撇开各类推荐而随“心”所欲的好!毕竟那么多人的心不会都往一处想,劲儿不会都往一处使吧?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人不扎堆儿,玩儿得轻松自在些!


儿子在读小学,也背了些古诗看了点历史,但终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不得真知,去实地看看,加深一下印象也好。


说起中华文化,必定离不开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又离不开河南!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在河南,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河南大部位于黄河以南,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其中洛阳最具代表性,洛阳与长安作为孪生姐妹,经函谷关,一东一西,承载了多少朝代的变迁与兴衰,被塑身为中华文明的宝库。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根据时间,简单规划了一下:

出发:2019年7月28日。


路线1:北京~石家庄~山西洪洞县~函谷关~三门峡~洛阳~开封~石家庄~北京。
路线2:北京~石家庄~山西洪洞县~函谷关~三门峡~洛阳~开封~山东曲阜~济南~石家庄~北京。

全程:2500公里左右。


最终走的路线1。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都说现在的中原人十有八九来自~山西(Shanxi)~洪洞县大槐树,所以设为第一站,去了解个究竟。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经过蒙古人近百年的凶残统治,又历经了天灾战乱,中原大地已是人口凋零、十室九空了。于是朱元璋便决定从当时的人口大省山西强制迁出人口补充中原地区,注意是“强制迁出”奥,而且从家中抽选年轻精壮些的人(去开田种地,老弱病残干不动的),和其他不同姓氏的人“组团”迁往某地。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其实大槐树只是迁移前人口登记办事处所在地,所有外迁人口都要在此登记才可外迁,因为有这颗地标性的大槐树,易记也易说,慢慢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说法便流传了下来,不然一个大槐树下如何容得了那么多的人呢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原来第一代的大槐树由于水患不再,留下的是人们为了纪念她而建的庙堂,但大槐树根部重新生发,如今长出了现在第二、三代大槐树,也预示着从这里迁出的人们的生生不息吧。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据史料记载,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在近五十年间,洪洞县共发生移民一十八次,涉及八百一十二个姓氏,而移民则迁往全国十八个省,五百多个县市。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我的姓氏甚是少见,此去本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寻一下根,竟然非常顺利的找到了,大槐树真的名不虚传!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在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所有的卫生间都叫“解手场”,顾名思义就是“解手”的场所,据说迁民过程中为防止移民逃跑,所有人从背后被捆着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有需要方便的就得让解开手去方便,一来二去这种情况多了,“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网络图片)

还有就是由于胳膊长时间反绑,渐渐地麻木了,于是“背手”走路也觉得很舒服,便成了一种习惯,您是不是也有这习惯呢?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网络图片)

政府强迫百姓迁移,不少人难忍思乡分别之苦,偷逃回家,于是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移的人脱掉鞋子,在双脚的小趾甲上,砍上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所以就有了“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的说法,不过我搞不懂,外伤能遗传吗?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第二站本来去函谷关的,函谷关位置险要,孙子兵法讲“道、天、地、将、法”五事,函谷关左右了历代东西政治格局,可以名副其实地独占五事之一的“地”事。作为关中平原的四关之一 “东关”,它是扼守进出中原要道的咽喉,当年秦始皇雄踞关中,进则东出函谷关扫荡六国,退则西入函谷关拒百万雄师于门外,为消灭六国统一九州,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说老子的《道德经》也是在此著成。


可如今只保留了部分古战道,今人整了一些红红绿绿的战袍挂在树上,并盖起了钢筋水泥建筑,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历史的尘埃早已被压在了地基之下,留下的只是门票和土特产。如果真的要探究,可能更多的要在书籍里了。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下游,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如果要我与长江三峡作比较,长江的三个峡是串连在一起的,黄河的三门峡是并列在一起的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三门峡大坝可以坐电梯下大坝近距离亲触母亲河,票价很亲民,值得推荐。黄河巨浪滔天,轰隆隆作响,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气势足以震撼到场的每一个人!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三门峡西边不远有个“地坑院”旅游景点,与在黄土高原断面挖窑洞不同,地坑院是在黄土平地上挖下四方的一个坑,然后在坑的四个面儿挖出窑洞,中间的空地就是院子,形象的说是一个“地下四合院”。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以下是店老板亲授的正确吃腰带面的姿势: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洛阳市有1500多年建都史,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据说远古这地方多野象,所以河南也简称“豫”,有人说曹冲称象是为了夸曹冲聪明而编造的,因为那时候已经没有大象了。

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所以洛阳古都应该是在洛水之北。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描述洛阳的诗词歌赋众多,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分别出自黄河和洛河,是周易的前身。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去洛阳一定要去博物馆,可惜我们当天下午去的时间晚了,5:00闭馆,3点多才到,一层的展厅都没有看完,可惜可惜!


北魏的孝文帝是个了不起的明君!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这里有人类早期的“房车”,诸君请看: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洛阳的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汉明帝刘庄派人西天取经(比唐僧早600年),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以白马驼经书到回都城洛阳,建寺译经,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门票不贵,性价比高!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玄奘译“心经”: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竺法兰: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摄摩腾墓: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白马寺内有一个少有人知的“止语茶斋”,免费饮茶,免费取经书,就是要“止语”,可能是告诫人们要静思的意思吧。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洛阳龙门石窟与大同的云冈石窟实为一脉相传,与北魏孝文帝息息相关,再要追究,便是与北魏先祖的穴居文化有关了。孝文帝从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后在伊水龙门西山开凿了第一口石窟“古阳洞”,为的是纪念他汉人祖母“冯太后”,体现的是“孝”字。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武则天为登基称帝,以自己容貌为形开凿了其中最大“卢舍那大佛”,体现的是一个“奸”字!这样看来,即使是佛祖,也不免成为被利用的政治工具,经历了清末战乱和文革破四旧的洗礼,卢舍那大佛可能因其巨大而高不可攀,保存比较完好。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在东山,有白居易的墓园,是他曾和朋友吟诗撸串儿的清凉宝地,在园内休息时,儿子不小心被蜂蛰了,为了缓和他紧张情绪,我开玩笑说可能是白居易变成了蜜蜂,把他的功力传授给你了,儿子破涕为笑:“坏了,我把功力都挤出去了!”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开封是“城上城”,去了开封府,杨家天波府,可惜都是后人仿建的,真正的城府都在地下。没时间去博物馆,有些可惜。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开封的“西司夜市”是吃货们的天堂,10~15元一份,几个人分食,可多领略几样美食!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岳母是60年代的人,开封的刘少奇纪念馆必须去缅怀的,那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也是一个国家值得反思的过去。

中原历史溯寻游记-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



天气炎热,这次的旅行比计划的早些结束了,从开封返回的高速上经过两段暴雨区,算是给这次炎热的旅行送来了一场凉爽之意。
本来打算把老子和孔子有关的串在一起去膜拜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任务算是完成了一些,可要真的探究历史文化,肯定连沧海一粟也不计,毕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岂是一两趟旅行所能领略地了的?

谢谢阅读!

全部评论(0